您的位置 首页 怀孕

0-3 岁宝宝早期智力开发:培养能力,避免早教误区

Hi,这里是小爱,专注母婴知识二十年,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0到3岁开发宝宝智力早教方案

0-3岁宝宝早期智力开发可以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目地的指导活动进行,如引导宝宝做游戏、讲故事、听音乐、劳动来培养和促进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发展。早期教育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是启蒙而不是系统教育。

目录

1别陷入这些早教误区

早教也是都知道的,现在也是有很多的人都很关注孩子的早教问题的,要知道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聪明的成长,下面就介绍一下早教的误区。

误区1:“孩子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一项幼儿园调查显示:85%以上的婴幼儿由老人、保姆带。很多年轻父母以为孩子还太小,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

情商专家认为,0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表达感情的基础,甚至可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这时,父母对宝宝早期情绪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在龅牙兔,精心设置的各种游戏让家长与宝宝充分互动(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帮助宝宝在安全感、情绪表达、自信心、自我控制等情商方面更好地发展。

误区2:“我们都高学历,可以自己教孩子”

有些白领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早教过,不也一样上大学,读研考博,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情商专家认为,早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养育过程,需要科学地、有计划地培养,在龅牙兔对不同特质、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都会有专业的情商训练师为其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早期情商计划。

误区3:精英培养、神童教育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很多家长就开始进行宏伟计划。2岁弹琴、3岁学围棋……可结果是很多孩子出现了“会弹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的怪现象。

情商专家认为,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0-3岁的早期教育应该引导宝宝早期健康情绪情感发展、良好个性培养的全面教育时期。婴幼儿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早教的核心应该是游戏和快乐。而在龅牙兔,也一直奉行“在快乐中培养未来成功者”的教育理念。

以上就是对早教的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定不能忽视的,一定要重视的,但是也是不能盲目的,要知道找对方法,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20到3岁开发宝宝智力早教方案

一、肢体协调能力灵活性训练

0-3 岁宝宝早期智力开发:培养能力,避免早教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穿衣服、脱衣服、穿袜子、穿鞋系鞋带等,妈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宝宝自己进行,而且大多数宝宝都乐于做这件事。解开(扣上)纽扣或是拉开(拉上)拉链,需要幅度很小而又准确的手指运动;穿鞋系鞋带完全是用几个手指进行,可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确度和灵活性,也可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增强宝宝独自完成一些小任务的信心。

上臂和手眼协调训练

宝宝到3岁时,爸爸妈妈可以用投掷运动锻炼宝宝上臂的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具体训练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滚排球。在前面1~2米远处放两把椅子,椅子之间间隔为40厘米。然后让宝宝在地板上滚排球,让排球从椅子中间滚过去。

·抛排球。在离宝宝1~1.5米处放一个高40~50厘米的小筐,让宝宝往里面抛排球。也可以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或放一个脸盆,让宝宝站在1米远的地方把沙袋扔到圆圈或脸盆里。训练时要引导宝宝右手、左手轮流着抛。

·投排球。在离宝宝1~2米处,挂一个与宝宝眼睛齐高的球网,让宝宝向网里投排球。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看谁做得更好,以增加宝宝投掷的兴趣。

训练宝宝的平衡力

快3岁的宝宝行走基本自如,为了增强宝宝的平衡知觉和空间知觉,爸爸带宝宝出去散步的时候,可有意识地让宝宝走一走马路牙子(最好是在社区院子里走,这样既安全又安静)。

马路牙子仅有一块砖的面积,走之前爸爸边做示范动作,边告诉宝宝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怎样走才不会掉下去等。也可选择一块平地,在地上平放六七块砖,让宝宝练习在砖上走。每块砖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爸爸要在一旁保护,以防宝宝磕碰着。

训练宝宝跳跃

跳对宝宝运动技能的发展很重要,爸爸可有意识地教宝宝在原地跳跃或从高处(15~25厘米的高度)向下跳。还可以在地上画两条间隔10~20厘米的线,教宝宝练习跳远,两条线的间距可逐渐增宽。练习的场地要平整、松软,最好在垫子上或沙坑里练习。

二、运动能力训练

1.踢足球

妈妈和爸爸与宝宝面对面地踢球,一个人踢过来,一个人再踢过去。

2.变高变矮

妈妈向宝宝发出“变矮了!”的口令,让宝宝立刻蹲下。然后妈妈再向宝宝发出“长高了!”的口令,让宝宝立刻站起来。为增加训练的难度,提高宝宝的应变能力,还可以在宝宝执行“长高了!”的口令站着的时候,再喊一次“长高了”的口令,看宝宝是不是能够站着不动。或是连着喊几声“长高了”的口令以后,忽然来一次“变矮了”,以此训练宝宝的应变能力。还可以让宝宝发口令,爸爸妈妈做动作以增加宝宝游戏兴趣。

0-3 岁宝宝早期智力开发:培养能力,避免早教误区

3.过桥找妈妈

在地上用粉笔画两条平行线,或者平行放两条绳子。宽40厘米,长1米,假设这是河上的一座小桥。然后让宝宝走到河对岸去找妈妈。训练时让宝宝双脚更替着向前走,不能踩着两边的线,以此增强宝宝的平衡能力。

三、语言训练

1.语言能力有了很大长进

这个年龄的宝宝,语言能力正处在积极发展时期,词汇量也在不断增加,已能达到1000以上,几乎是1岁半以前的4~5倍。词的种类也丰富起来。除了名词、动词外,还有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宝宝已掌握了基本语法,过去的“电报句”发展到了合乎语法习惯的简单句,并且复合句的运用也在不断增加。宝宝喜欢和人进行言语交流,爱听故事,念儿歌,并能记住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还会背诵一些诗歌等。宝宝对语言的概括性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汽车”并非指某一辆汽车,而是指他所见到的所有的汽车。

2.教宝宝说完整的话

妈妈和爸爸应抓住宝宝这一语言发展的有利时机,教宝宝学习用完整的语句讲话,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并促进宝宝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把宝宝的简短的、成分不全、意思不明确的电报句扩展成完整的简单句,把颠倒的词序正确排序。比如,当宝宝说“妈妈,睡觉”,大人应教他说“妈妈,我要睡觉”;宝宝说“看报纸,爸爸”应改为“爸爸在看报纸”。这样的练习应该结合生活的实际场景,随时随地地练习,如“这是大楼”,“那是红绿灯”,“小朋友在学习”,“小兔子爱吃萝卜”等。此外,妈妈和爸爸还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己说话也应发音准确,说完整的、语序正确的句子。因为语言是表达心灵的,妈妈和爸爸可以用童话、连环画剧、画册等,激发宝宝的好奇心,教宝宝正确地说话。要不断地给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使宝宝想和妈妈爸爸说话,让宝宝学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一般女宝宝语言发展较早,此外宝宝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妈妈和爸爸不要总把自己的宝宝与别人家的比,尤其是当着宝宝面,不能说“看你家豆豆早就会了,可我家蕾蕾还不会”等,这样会打击宝宝学习的积极性。

3.看图说话

无论学习什么语言,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即使是学习自己的母语,也需要最佳的语言环境。这个年龄的宝宝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画书爱不释手,缠着爸爸妈妈讲书中的故事。妈妈爸爸应抓住这个时机,应尽可能地用形象生动的拟声语言给宝宝讲书中的故事。讲述中还要不时地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宝宝回答。如果是喜欢表达的宝宝,还可能在妈妈说故事时插话,妈妈应停下来回应宝宝的插话。

在与宝宝看画册时,应重点给宝宝读出那些描述画面的句子,特别是对宝宝看过的画册,再重新读给宝宝听时,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还可以让宝宝复述那些描述画面的句子,或者让宝宝凭着记忆讲述那些句子,但要求宝宝尽可能用书中出现的句子讲述。为了提高宝宝的兴趣,也可以以画册为剧本,妈妈和爸爸与宝宝一同扮演画册中的各种角色,通过实际表演使宝宝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3早教应以何为主

宝宝成长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家长的心,早教也成了很多父母不敢忽视 的环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早教应该以何为主。

关于早教,不管是已经当了爸爸妈妈的还是准爸妈们,都在关心着这个名词,特别是80后的我们。

先说说胎教,早教是从胎教就开始了的,我在怀孕的时候是很相信胎教的意义的,当时我觉得胎教必定还是有胎教的好处,不然千百年来,为什么会有了胎教这个词呢,既然有权威人士说胎教有好处,那么是经过研究人员研究和统计的,胎教是培养一种先天的东西,不象后天的教育那样。

书上说了,抚摸胎儿生后与父母感情甚深,长大了也比较知书达理。运动胎儿,生后身体素质比较高。轻打胎儿,生后比较听话,守纪律,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与胎儿谈天,生后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都不错。总之,如果胎儿期就开始接受教育,出生后的孩子思维反应敏锐,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还有人说,孩子出生后,在哭闹的时候给他听胎儿时期经常听得音乐或者故事就会安静下来。当时在孕期统统相信,所以也有进行胎教,但是没有那么认真,只是偶尔的,而且都说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较敏感,所以我就把任务基本都交给了她爹。

当宝宝生下来之后,慢慢的我开始觉得什么胎教早教的,都好像没有宣传得那么神奇,因为,宝宝刚生下来,似乎什么也不知道,连叫她她都没有反应,只顾自己想自己的玩自己的睡自己的,似乎以前的胎教也没有什么作用,我就在想,说什么出生三天后开始早教就晚了三天,当时我就想三天的孩子能知道什么呀?能学会什么呀?可能很多新手爸妈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吧,在没有自己养育一个小生命之前是很理想主义的,当自己从一个新生命开始慢慢养育的时候,就觉得现实没有理想那么容易实现。其实这个时候我们都进入了一个误区,事实上,胎教也好早教也罢,简单的说,都不是在教会孩子认识一个东西,而是培养他认识这个东西的能力。老公也多次给我举例说,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为什么不只学生活中常用到的加减乘除,还要学一些生活中用不到的,之所以学是为了培养一种逻辑思维能力。

0-3 岁宝宝早期智力开发:培养能力,避免早教误区

我曾经在怀孕的时候去过金宝贝听过一次课,有很多家长都在反映,那么短的45分钟,孩子能学到什么呀?的确孩子是学不到什么,因为孩子天性是爱玩的,那么短的时间可能孩子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几个月大的孩子,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唱什么,但是这个课程是家长全程陪护的,其实他们就是在教一种方法,教会家长怎么和宝贝互动,怎么让宝贝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毕竟是你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如果把那短短的45分钟当作学习的终点,那就实在错了。其实有很多家长是这样,很多早教的课程费用也比较高,他们觉得有钱就要给宝贝最好的,就把孩子寄托于那45分钟的课程了,其实关键的还是自己要在这个短短的亲子课程中学会怎样让自己的宝宝提高各种能力。

简单点讲,我们家宝贝现在70多天,给她看一些黑白的图形,多彩的形状,她其实是什么也不知道的,她可能都看不懂,但是每次给她她都会认真地看,此时就培养了她认知各种图形和色彩的能力,当她长到认识红色、绿色的时候,她的脑子里会很清晰的分辨出不同的颜色,这时就说明她认知色彩的能力比较强。我的小外甥2岁就能分辨很多种颜色,是因为小时候有很多颜色的小汽车给他看,那时就潜在的培养了他认知色彩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认为早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4关于早教早好还是晚好

选择1:早还是晚

工业化思路:工业生产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不大。只要工序对头,最好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加快加工进度,好早一点出产品,早一天出效益。

农业化思路:农业生产当然要讲究时间、季节和节气了。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条件,条件提供早了白辛苦,提供晚了不赶趟,看准时间才有效。

对于父母们之间的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来说,孩子的“早”本身就是一种成果。但是心理学对无原则的“早”并不提倡。儿童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比如对于一两岁的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比较重要,而对文字的敏感期至少要到三、四岁以后。给孩子提供适合年龄的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最有好处。

曾经有这样一个研究:心理学家对双胞胎婴儿中的一个提前进行爬楼梯的训练,对另一个则不训练。早学的那个果然先有进步。但是没有训练的那个到了对爬行敏感的时期迅速赶上了,最后两个孩子同时学会了爬楼梯,爬的水平也不相上下。“早”并没有额外的好处,只是多费了力气。

“拔苗助长”之类的超越时间、节气的“勤劳”,即使不会适得其反,至少也是一种无用功。

5宝宝早教有何好处

新生儿期的早期教育格外重要。父母应根据婴儿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具体训练要求是:

①视觉训练。用一个红球放在婴儿的眼前,引起婴儿两眼注视,并可慢慢移动,使两眼随红球方向转动。

②听觉训练。用摇鼓或铃在婴儿耳边轻轻摇动,婴儿听到铃声可转向铃声方向。

③触觉训练。当乳头触及婴儿的嘴边,婴儿会作吮吸的动作。抚摸婴儿的皮肤,婴儿会露出舒适的微笑。

④发音训练。要经常和婴儿讲话,虽然婴儿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婴儿会感到舒适、愉快。

⑤抓握训练。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婴儿手中,让婴儿练习抓握。

⑥动作训练。洗澡后,室温保持27OC,给婴儿做被动操,使婴儿手足运动2—3分钟,有时也可训练婴儿俯卧,使其抬头,但时间只能在几秒钟之内。

以上就是今天小爱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欢迎关注悠闲爱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