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清宫图七十二式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清宫图七十二式的知识,包括孔氏嫡传第七十二代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九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以公世子身份获赐二品冠服。孔宪培本名宪允,早年曾患有足疾,乾隆三十六年,清高宗弘历在亲祭阙里时,认为宪允此名“不妥”,遂“赐名”为宪培,又特将随驾出巡的御医留下为其治疗,直至痊愈。乾隆三十七年,孔宪培入京迎娶时,又蒙弘历的召见和嘉勉。乾隆四十七年(1782)孔宪培袭爵嗣封,于袭爵后上折谢恩,自誓“敬承祀事,读书饬行”,清高宗朱批“勉此八字可也”,以示嘉勉。乾隆五十年,诰授孔宪培光禄大夫。
2、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高宗弘历再次南巡,“二月,驾幸阙里,释奠先圣。礼成,赐御制诗章,特恩以衍圣公孔宪培在制,不赐宴。三月,圣驾自浙江回銮,衍圣公率博士、族人恭迎。时值诞生皇玄孙,衍圣公叩贺大喜。五月,入都谢恩。”(民国《续修曲阜县志·卷二》)这是孔宪培袭封后的第一次接驾,弘历特赐诗一首:“久住京师学问蘉,言归承祭圣人乡。亲仪慎勿仍其短,祖德恩维衍以长。修已无过守礼乐,睦宗守世率端方。卅年两见崇公袭,怅忆人生曷有常。”并告诫孔宪培修己守礼,敦宗睦族,又赏赐给大缎八端。孔宪培也深体圣意,在第二天弘历起驾回銮的时候唱和御诗:“早拜恩伦思自蘉,望云千里促归乡。违颜深愧诗书废,迎跸重钦训诲长。锡以佳名延世德,已其夙疾感良方。淳淳天语同高厚,守拙惟应勉典常。”
3、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国子监辟雍新建落成,弘历亲临讲学。清帝临雍释奠,孔宪培率诸贤后裔赴京陪祀观礼,得到弘历的嘉赏:“赏衍圣公御制雪诗原韵一首,貂冠朝服,御论二篇,徽墨二匣,貂皮四张。陪祀各博士后裔人员送监读书。”就在这一年,孔氏族人、原任孔庙四品执事官孔继戌,以孔宪培曾叔祖孔继汾所著《孔氏家仪》一书所述礼仪与《会典》不符,有私自删改《会典》服制并有忤逆之词,呈状诉于山东巡抚衙门,孔继汾因此获罪入狱,后经刑部审理,以篡改《大清会典》罪判充军新疆。孔继汾所著《孔氏家仪》成书于乾隆三十年,“冠婚丧祭,罔不俱备”,是书的礼学思想及孔氏礼仪研究皆极具特色,集孔继汾礼学成就之大成。事发后,因作为孔氏大宗主的衍圣公孔宪培未能提前举出,亦属不合,属于失察之过。但“念孔宪培已行具折请罪在先,且皇上俯念圣裔,予以宽免”。孔继汾之子孔广森当时为翰林院检讨,多方求告并筹措赎金,使其父在去新疆的途中被赦免回籍。孔继汾蒙遭此难,悲愤难抑,不愿家居养老,遂南游杭州,于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六日客死于友人兼姻戚梁同书家中。
4、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月,清高宗再次启跸东巡,最后一次临幸阙里。衍圣公孔宪培率各博士、族人预期远赴直隶阜城县(今河北阜城县)界迎驾,获颁赏御笔《乐毅论》及御制《忆昔诗》墨拓等。“三月十四日甲午,上谒少昊陵。至曲阜,谒先师庙、元圣周公庙。谕:‘朕此次巡幸山东,祇谒孔林。恩施叠沛,业已庆洽群黎。更念齐鲁诸生,比户弦歌,近依圣里。当此銮舆临莅,允宜嘉惠胶庠,式敷化泽。所有山东省本年入学名数,大学著增额五名、中学增额四名、小学增额三名。该学政其悉心搜录,遴拔真才,以副朕乐育人材至意。’是日,驻跸古泮池行宫,翌日如之。十五日乙未,上诣先师庙释奠。至大成门,降舆步入,行三跪九拜礼。遣官祭崇圣祠,分献四配、十哲、两庑。赐衍圣公及孔氏族人等食,并赉章服银币有差。十六日丙申,谒孔林。至墓门,降舆,步入墓前。北面跪,三酹酒毕。行三拜礼。”(《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三百五十》)弘历此次的亲祭孔子文为:“惟至圣先师垂训作师,继天立极。蕴玉振金声之德,道集大成;徵麟游龙降之祥,圣由天纵。溯褒成之后,秩祀攸降;过阙里之乡,帝王必式。朕寿跻八秩,日练三春,青壤载临,翠华特驻。挹沧瀛之广,直接心源;瞻泰岱之高,如仪道岸。宫墙式焕,俎豆虔陈。藉抒景仰之诚,用展明禋之典。壁悬丝竹,千秋而磬欬如闻;堂设器车,百世而楷模俱在。维神来格,鉴是德馨。”弘历此次巡行山东,孔宪培事必躬亲,昼夜无间,高宗亲解御用荷包三对赏赐给孔宪培,并赏银鼠蟒袍一领,银鼠补褂一领,大缎八端。三月十六日,八十岁的弘历启驾回銮,此行是其最后一次亲谒阙里,所以特赋《释奠先师礼成述事》诗一首以纪念之:“为君要事祭为先,中祀躬亲意欲全。八度前来八旬逮,奠芹昨过奠箕连。生民未有道垂世,宇宙以来怀赞天。六岁一衷幸蒇礼,宫墙临别意拳然。”四月,孔宪培入京谢恩。此后,清高宗每年均对孔宪培进行赏赐:乾隆五十六年(1791)赏衍圣公御制《四得论》、《四得续论》墨刻各一份,五十七年赏衍圣公御制《搢圭说》墨刻、御制《圭瑁说》墨刻、御制《反苏轼超然台记说》墨刻三卷,五十八年赏衍圣公《平定台湾图》一份、《通至堂经解》一部等。
5、民国《孔子世家谱》载,孔宪培“天性孝友,心地慈祥,敦宗睦族,雅重知交。且御下有恩,一如家人父子。为人冲淡恬退,又擅长诗词,颇有渊明之风”,其博学多才,工诗善画,著有《凝绪堂诗稿》八卷,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为之作序;其画则长于花鸟,尤善墨兰,深得其先祖孔毓圻之遗法。孔宪培在承爵期间亦多有兴建,曾筹资维修阙里孔庙大成殿、圣时门、尼山孔庙大成殿等建筑,并补载孔林树木千余株。
6、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初五日,衍圣公孔宪培去世,终年三十八岁,葬于祖墓东北。清高宗弘历遣官谕祭,赐恤如例。孔宪培德配于氏,金坛人,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四库全书总裁于敏中第三女,乾隆二十年十月十三日生,清诰赠一品夫人。
7、曲阜孔林中的“鸾音褒德”坊,亦称“于氏坊”,即为纪念孔宪培夫人于氏所立。
8、坊间有所谓于氏为清高宗弘历之女的说法,纯系子虚乌有之事。据清宫文献及爱新觉罗氏《玉牒》可知,清高宗弘历共有女十人,分别为:皇长女(1728—1729),母孝贤皇后,雍正六年十月初二子时生,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戌刻殇,未封;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皇三女(1731—1792),固伦和敬公主,母孝贤皇后,为弘历最爱之女。乾隆初年封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三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帝准其留驻京师。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二;皇四女(1745—1767),和硕和嘉公主,母纯惠皇贵妃。下嫁傅恒之子富察氏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九月初七日卒,年二十三;皇五女(1753—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辉发那拉氏;皇六女(1755—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皇七女(1756—1775),固伦和静公主,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皇九女(1758—1780),和硕和恪公主。母孝仪纯皇后,三十七年八月下嫁乌雅氏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皇十女(1775—1823),固伦和孝公主。母惇妃,弘历最幼之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乾隆五十四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道光三年九月初十日卒,年四十九。
9、孔宪培无子,嗣其胞弟五经博士孔宪增之长子庆镕为后。
好了,关于清宫图七十二式和孔氏嫡传第七十二代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