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育儿

哮喘三伏贴位置详细图,中医教你三伏贴怎么贴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哮喘三伏贴位置详细图和中医教你三伏贴怎么贴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哮喘三伏贴位置详细图以及中医教你三伏贴怎么贴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改变、化工产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各类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

此外一些颈、腰椎病、寒湿腰腿痛、肩周炎、常见关节炎患者每到气温寒冷,或气候潮冷时便苦不堪言。

冬病夏治敷贴可以明显减少以上疾病的发作次数、减轻其发病的严重程度。

“冬病夏治”即在夏季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旺盛之时,针对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进行治疗调理,以期减少该类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疾病发作时严重程度的中医特色疗法。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季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一段时期。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冬病夏治尤其适合于一些阳虚体质和寒湿体质的患者,具体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反复肺炎、慢性扁桃体炎、咽炎、体弱汗多、手足冷、发冻疮等等均是冬病夏治的适宜疾病。

冬病夏治目前已形成多种类、多形式、多途径的综合疗法体系,包括中药内服、穴位敷贴、针灸、穴位注射、拔罐、推拿等治疗。

(1)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敷贴常取天突、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肓,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

(2)药物调理:冬病夏治采用中药调理肺、脾、肾三脏,可以巩固疗效。

【敷贴的准备】

1、器物准备:敷贴药粉、生姜3片、小碗、温水100mL、保鲜膜、医用胶带;

2、敷贴时间的选择:敷贴时间应选择在每年夏季“三伏天”及其前后10天左右,气温应在32℃左右,天气晴朗,于正午气温最高的时候进行,每周2次,两次间隔2~3天;

3、敷贴的取穴:

①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

②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③大杼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④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⑤肺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⑥膏肓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⑦定喘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1、姜水的制备

制备姜水时将3片生姜切丝,晨起后用100mL温开水浸泡至中午做敷贴时即可,捞出姜丝即为调配敷贴药粉的姜水。

每次使用半包药粉,5岁以下或皮肤娇嫩的小孩采用温开水调配,5岁以上或皮肤耐受的小孩可以使用姜水调配。向药粉中逐渐加姜水或温水将其调制成面团装,并将其分成2团,小的摊成1元硬币大小,剩下的摊成成人手掌大小;

1元硬币大小的药团敷贴于天突穴,手掌大小的药团敷贴于背后从大椎穴至下一片,要求覆盖到大杼、风门、肺俞、膏肓和定喘等穴位。贴好后用保鲜膜覆盖药饼,医用胶布固定住保鲜膜,使其不至于滑落即可;

总体大约10~20min左右,根据年龄大小及皮肤耐受程度可以适当变化,年龄长者、皮肤耐受者敷贴时间可以长些,约20min左右。到时间后取下敷贴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净即可。

(1)时间选择:敷贴时间应该选择在三伏天及其前后10天左右,敷贴当天最高气温应在32℃左右,选择正午最热的时候进行;

(2)贴药时间:总体大约10~20min左右,根据年龄大小及皮肤耐受程度可以适当变化,年龄长者、皮肤耐受者敷贴时间可以长些,约20min左右。到时间后取下敷贴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净即可。

(3)避免吹风遇冷:进行敷贴时不可贪凉吹空调、电扇等,敷贴完成后30min内也不可吹空调、电扇、洗澡、游泳等;

(4)皮肤不耐受时的处理:药物敷贴,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反应强烈,疗效显著。还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还会起疱。

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皮维碘液。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过敏的情况,敷贴部位及其周边长时间红、痒,此时可以适当涂抹地塞米松乳膏即可。

如果出现一些不良事件不知如何处理,应该及时就医。

(5)此外冬病夏治期间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②少吃冷饮慎用辛燥之品: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关于哮喘三伏贴位置详细图和中医教你三伏贴怎么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