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是单选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无以成人。家庭里,永远不能缺少规矩。一书中写道:“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爱孩子”与“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一个家,既要有温暖,也要有规矩。
“爱孩子”与“立规矩”,二者缺一不可。 从小立好规矩,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懂得爱自己、爱家人,让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远比等孩子不听话之后,再生硬地打骂、管教有效且重要得多。的三个原则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讲,孩子是需要父母给自己设置一定的规则的,从某种程度上,孩子也在寻找规则或限制。因为他们需要一定的安全感,有时候在没有家长指示下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需要根据父母给他的规则和边界来帮助判断、确认自己是否做对了,做得是否合适。
出门在外,安安静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而这些规则意识,需要从小慢慢树立 。有的孩子随地丢果核,有的孩子在书店肆意吵闹,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熊家长在撑腰。学龄前儿童普遍淘气玩闹,但在公共场合尽量不影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貌。
三岁以前,不强迫孩子分享。三岁以后,要逐渐建立物权概念,并引导孩子分享。我们首先要让他明白,我的、你的、他的、公共的区别。在分享的矛盾与冲突中,构建起孩子健康的自我意识。最后再谈不随意碰别人的东西时,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到了时间孩子不愿意入睡,其实是舍不得睡,每晚入睡前的固定仪式很重要。安静地给孩子读读绘本、聊聊天,到点关窗帘和关灯。在这个过程中,温和坚定的态度很重要 。调节孩子的作息习惯,需要控制好孩子早起和晚睡的时间。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慢慢督促孩子养成按时起床和睡觉的习惯。
孩子之所以会说脏话,首先是模仿身边人,其次是想获取关注。在听到孩子说脏话后,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除了平日里的言传身教,也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父母耐心倾听,孩子敞开心扉,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儿童期孩子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他不跟我玩。害怕被孤立,担心失去朋友,都会让一个孩子慢慢地被动迎合,变得越来越从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认同感和安全感很重要,不仅能让孩子在小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能让他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我们要告诉他,凡事无需完美,只需要做足够好的自己就行。